找到相关内容23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山西五台山爱心协会清明举行放生法会

    相机拍下这人物同乐的和美场面。  或许要问,为什么在清明节放生?佛经偈云:“信六道九有,恒河沙众生,尽法界有情,皆过现父母。”放生不仅能为我们今世的先亡荐福,还能利益多生累劫的眷属。而且“天地之大德曰...

    佚名

    |法会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0060137784.html
  • 如何用因明逻辑去证明有前后世

    刹那的分别心作为近取因,而产生了下一刹那的中有等的分别  心。缩小来看,昨天好比前世,今天是今世,今晚是中阴,明天是后世,三世可以  这样理解。   如是说后世看不见,因而不存在,那么明天也看不见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4238544.html
  • 菩萨如何分工

    就是阎罗的化身,曾扬言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”。《延命地藏经》说:“我每日晨朝入诸定,入诸地狱令离苦,无佛世界度众生,今世后世能引导。”因此善男信女们,对地藏菩萨是极为敬重的。为什么叫“地藏”呢?因为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441030.html
  • 从“人生难得”浅谈佛教的人生观

    6)恶见邪见,不正见,对六道轮回,三世因果十二因缘的否认。  谈到十二因缘先由三世因果说起,三世即前生、今世、未来,如果想知道你的前生是怎么样,想一想你今世的感受,想知道下世又是怎样个情形,看一看你今世的所作所为,如果是恶,业不断,肯定是三恶趣中。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而是时候不到。有人会问,一个人一生修桥补路,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,而生活过得非常平常,而另一个人作恶多端,天天过好日子,这又...

    纯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749640.html
  • 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

      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   作者:慧远   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   桓玄书   夫至道缅邈,佛理幽深,岂是悠悠常徒所能习求?沙门去弃六亲之情,毁其形骸,口绝滋味,被褐带索,山栖枕石,永乖世务。百代之中,庶或有一仿佛之间。今世道士,虽外毁仪容,而心过俗人,所谓道俗之际,可谓学步邯郸,匍匐而归。先圣有言:“未知生,焉知死。”而令一生之中,困苦形神,方求冥冥黄泉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849788.html
  • 七种忏悔心

    【七种忏悔心】 出慈悲水忏 。梵语具云忏摩。华言悔过。华梵兼举。故云忏悔。忏名修来。悔名改往。若欲忏悔者。先当起七种心也。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。愧即愧人。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。而今世尊成道以来。已经劫数。而我等轮转生死。未有出期。此实可惭可愧。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。(梵语释迦。华言能仁。劫。梵语具云劫波。华言分别时节。)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。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。以是因缘。命终之后。应堕地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352979.html
  • 莲花落的佛教因缘

    拘撒泉贝,别请设座,广说施缘。或建造塔寺,或缮造僧务,随物赞祝,其纷若花,士女观听,掷钱如雨……”周叔迦先生就此推测:“今世之‘莲花落’,即唐代落花之变作欤?”周先生的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,这也反映出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2553109.html
  • 后赵政权和“大和尚”佛图澄

    理论来为他们增强信心,例如他说石虎在前世因为供养僧众,积累功德,所以今世才在晋土当国王。在当时儒家“华夷之辨”的传统观念排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背景下,佛教的这种教义特别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。佛图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055027.html
  • 菩提道次第精华要义

    业报行;  中士道:一心解脱,修习“三学”行;  上士道:发利众菩提心,修六度四摄行。  3、三士道三取舍:  下士道:舍去今生今世贪图享乐心,求取后世的利乐;  中士道:舍去对轮回身世的贪恋心,求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759473.html
  • 陆象山心学之研究

    之产生,今日印度佛教已为印度教所淘汰,然中国佛学依然滋润世道人心。故吾人处于今世而不愿随人脚跟打转,必须重新反省儒家之精义,为中国文化保留此一智慧,使中国文化能于东西文化整合中占有一席之地。象山思想之...

    吴盛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561107.html